二零一七現代牧業全年業績概覽:
走出寒冬 步入復蘇
2018年3月27日,中國現代牧業控股有限公司(1117.HK)發布2017全年業績。全年實現營業額47.84億元(人民幣,下同),與去年基本持平?,F金EBITDA錄得10.82億元,同比增加28.7%。全年虧損9.75億元,主要受應收賬減值、上半年奶價下跌及蒙牛收購公司時員工期權的攤銷等一次性、歷史性因素影響。撇除上述因素,2017年現代牧業財務及運營指標普遍好轉。走出低谷后的現代牧業將重新聚焦上游奶牛養殖業務,同時在下游加強與蒙牛的協同合作,以“高標準、高定位、高起點”的企業定位,一如既往地為消費者提供優質乳品。
走出寒冬——
上游降成本提單產下游謀合作塑品牌
2017年,現代牧業的核心業務運營卓有成效:上游提單產、降成本、優結構;下游謀合作、創品牌、增活力。
上游方面,盡管經營環境嚴峻,現代牧業仍以安全質量為先,積極研發及實施現代化的科學養殖及喂飼技術。在成本端,通過精細化管理、改善配方、開源節流降低成本;在收入端,通過優化牛群結構、科學化養殖、提高單產增加收入。降成本、提單產并駕齊驅,帶領公司運營指標實現多項突破:成乳牛年單產9.8噸,同比增加0.4噸,成乳牛占比提高至54.4%。全年原奶總產量118.2萬噸,同比上升7.4%,其中原奶銷量達114.9萬噸,同比增長13.8%。公斤奶現金成本2.43元,同比下降4.0%。生物資產損失由10.6億元顯著下降至本年度的8.7億元。2017年蒙牛繼續是現代牧業原奶銷售的最大客戶,產量約80%供應給蒙牛,為其銷售提供了堅實保障。
下游方面,現代牧業主動變革,通過與蒙牛強強聯合實現品牌重塑。自去年中,現代牧業的下游品牌奶業務交由蒙牛運營,以成本加成的方式銷售給蒙牛,由蒙牛承擔銷售及市場費用。2018年初下游工廠與蒙牛合建聯營公司,分享聯營公司50%的利潤。整合下游資源后乘勢推出兩款高端新品,2017年7月與蒙牛以組合品牌方式推出常溫純奶“鮮語”,主打牛奶的“鮮”與“活”。2018年情人節,推出歐式風味酸牛奶“萊慕” (L’Amour),采用現代牧業高品質奶源,精選歐洲進口菌種,融合玫瑰與蔓越莓雙重口味。以上舉措有利于發揮蒙牛專業的品牌運作經驗,利用蒙牛健全完整的銷售渠道重塑現代牧業的品牌奶價格體系,強化品牌形象及銷售渠道。
步入復蘇——
擺脫包袱行業回暖立足優勢專注上游
撇除過去幾年的一次性、歷史性包袱,輕裝上陣的現代牧業有望在2018年迎來爆發。
內部來看,2017年對現代牧業最大的負面影響一次性應收賬撥備已基本完成,隨著蒙牛收購現代牧業后協同逐步加強,下游工廠產能進一步優化。過去由于下游品牌奶虧損而影響業績的情況將不復存在。
外部環境方面,過去三年上游養殖業處于低谷,自2017年下半年起,供需關系趨向平衡,原奶價格已止跌回升。專家普遍預計行業已走出谷底并將在2018年全面復蘇,由于原奶價格下行而影響現代牧業利潤的情況將得到顯著改善。另外,近期生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和復原乳鑒定4個新國標討論稿發布,其中生乳分級、加工工藝規范明確、奶產品包裝標識等特征有助乳企規范化生產,提高消費品質和消費信心,提升國內鮮奶的使用量,利好國內優質牧場發展。
作為全球第一家以奶牛養殖資源上市的企業,現代牧業始終堅持創建世界最先進的牧場,生產世界最優質的牛奶,專心、專業、專注于中國乳業發展?,F代牧業的優質乳品,在乳脂肪、乳蛋白質、體細胞、菌落總數等鮮奶關鍵指標上,均領先進口牛奶平均標準,品質居于世界前列。其“純真鮮活”的產品品質和創新發展模式得到國內外社會的一致認可:現代牧業是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巴氏殺菌奶和UHT滅菌奶同時通過國家“優質乳工程”驗收的企業;純牛奶在2017年連續第四次榮獲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Monde Selection)金獎,常溫酸牛奶首獲銀獎?,F代牧業采用獲瑞士通用公證行SGS認證的“種植-養殖-加工”一體化的獨創模式,從擠奶到加工零距離無縫對接兩小時完成,最大限度地保留牛奶中珍貴的活性物質。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一起期待鳳凰涅槃后的現代牧業繼續懷抱初心,為消費者提供最具營養價值的牛奶,為中國乳業的發展貢獻最堅實的力量,為股東創造最豐厚的價值。
相關閱讀 | ||||
---|---|---|---|---|
2018-03-07 現代牧業 | ? | |||
2018-01-11 現代牧業 | ? | |||
2017-12-29 現代牧業 | ?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