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
在安徽省現代牧業的蚌埠牧場里,牛犢們住在犢牛島上一排排的小屋中?,F代牧業的這座牧場至少擁有3.6萬頭奶牛,是中國最大的牛奶供應基地。中國的奶制品消費量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扶搖直上。
——2018年二月刊的
NATIONAL GEOGRAPHIC《國家地理》
雜志中作者Tracie McMillan如是寫道
國家地理簡介:
《國家地理》雜志創刊于1888年10月,以其涉及社會、歷史、各地風土人情的文章和高質量的圖片而為人稱道,是世界上最廣為認知的雜志?!秶业乩怼穼τ谧x者來說意味著權威性、科學性、準官方,更像是一本百科全書。
《國家地理》:大國待哺
過去40年間,中國農業飛速發展。
如今每一種形式的農業在這里并行生長:
從家庭承包農地到嚴整的肉、奶生產線,
甚而還包括都市有機農耕。
現代牧業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
奶牛養殖企業及高品質生乳供應商
再一次受到國際知名媒體的關注
讓我們來一起
跟隨《國家地理》雜志的記者
到現代牧業牧場看一看吧!
01
規模養殖,井然有序的“種養加”一體化牧場
在中國最大的奶牛場——安徽省現代牧業蚌埠牧場,我走過整個牛舍和牛奶加工廠,差不多花了5分鐘。牛舍中很涼爽,還有一股甜味,整個環境竟沒有令人不快。黑白花的荷斯坦奶牛很安靜,它們沿著水泥通道把頭伸出柵欄吃食,饒有興趣的看著我,我穿著無菌工作服、套鞋、閥帽和口罩,像是一個穿白衣的闖入者。這家牧場占地近600英畝(約3640畝),建有8個巨大的牛舍,每個牛舍能容納2880頭泌乳牛。還有一些牛舍住著牛犢和懷孕的母牛,整個牧場的牛群數量達到4萬頭,跨入世界最大牧場的行列。傳統養殖業是以家庭為基礎的,但2008年后,中國推動了奶業工業化。2008年時,200頭以上奶牛的牧場僅有不到六分之一,而到了2013年,這個比例超過了三分之一。
在中國,食品安全對消費者的重要性無需多言,2016年麥肯錫公司一項研究發現近四分之三的中國消費者擔心他們吃的食品對健康是有害的。大量的小農戶使中國的糧食系統“在食品安全方面幾乎完全失控”,工業化奶牛場和屠宰場使質量具有可追溯性,也使追責成為可能,而這,正是中國消費者所需要的。
——Tracie McMillan
現代牧業的創新模式:現代牧業自創辦以來一直遵循“只有發展規?;?、現代化、標準化的養殖和生產模式,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牛奶需求,才能解決食品安全、防疫安全與環境安全的潛在風險,才能生產出品質不輸于任何國家的優質產品”的理念,創新采用“種養加一體化、零距離2小時”生產模式。至今已在全國建立26座萬頭規模牧場,奶牛數近23萬頭,日產高品質生鮮乳3300多噸。
在現代牧業,現代化的加工廠建在規?;哪翀隼?,規?;哪翀鼋ㄔ谂涮椎哪敛輬隼?,從擠奶到加工2小時內完成,不僅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更可實現全產業鏈、各環節零距離無縫鏈接,生產過程無死角全面監管。
02
生態循環農業,讓變廢為寶成為現實
2010年中國政府的一次污染普查發現,農業是水體的最大污染者,甚至比制造業還要大。政府已經意識到了危險,要求企業以可持續的方式處理動物糞便。坐落于蚌埠的現代牧業牧場建造了一個處理系統,把糞便轉化成沼氣,沼氣發電足以滿足這個牧場所需能源的三分之一,并利用副產品給周圍的農田施肥?,F代牧業的工作人員帶著我在牧場參觀了一圈“從農田到牛舍、從擠奶廳到裝瓶車間,幾乎沒有廢物,這一切都是‘一個全國的典范’”。
——Tracie McMillan
現代牧業的循環經濟:現代牧業走“能源生態型”工藝路線,建設能源自給、資源循環利用的現代環保型牧場。所有牧場配套建設牛糞中溫厭氧發酵無害化處理系統,牛糞經過處理分解為沼氣、沼液和沼渣。
能源系統主要用于保障牧場的發電、供暖,沼氣可供發電機組和沼氣鍋爐使用;而“牛-沼-草”循環經濟模式,則是將沼肥通過管道輸送至牧場周邊種植地,進行還田施肥,持續改善土壤質量的同時,也提升牧草及青貯玉米等奶牛飼草料的品質。
在中國
從1995年到2010年
牛奶和乳制品的消費
城市增長了四倍
農村增長了六倍
如同《國家地理》攝像頭中
所展現的
壯觀的犢牛島一樣
現代牧業正以規?;?、
現代化和標準化
滿足著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生產著比肩世界品質的優質牛奶
也一如既往的為中國消費者帶來
滴滴純真鮮活的營養與健康
點
點擊“閱讀原文” 即刻購買